二十几岁,正值青春最美的年华,是年轻人追求理想的大好时光。有的人在高校攻读学位,有的人创业初成,有的人则开始享受成家立业、为人父母的温馨......对于青春,每个90后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或悲,或喜,或平淡,或仍旧在期待。而汕尾市东涌镇新地村29岁的林奕彤,面对父母双双患癌,亲弟弟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照顾的重任,他独自扛起了家庭重担,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双亲和弟弟,任劳任怨,尽心尽力,从未动摇,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
“父亲倒下了,感觉家里的天塌了”
林奕彤来自汕尾农村,通过几年的刻苦努力,顺利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此时的他对未来满怀憧憬,立志成为一名数学老师,让父母和弟弟过上更好的生活。
年7月13日,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了,但对林奕彤来说,却是苦难的开始。
那天晚上8点多,林奕彤带着身体医院作检查。医生的一席话,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极大的伤痛和矛盾中——父亲被确诊患食道癌,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后续的治疗费用起码要十几万元。
这是一个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普通农民家庭。林奕彤的父母都是干苦力活的农民工,弟弟从小患有精神分裂症,而自己才大学毕业不久。手术、化疗等费用,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几万元的赤贫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父亲确诊的那一刻,我感觉天要塌了”。作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本来应该找份有前途的工作好好打拼未来,可林奕彤却果断挑起这副重担。
父亲林干的病就像个无底洞,大笔大笔地往里砸钱,却没有明显好转。有时候,一天的医药费就要好几千元,即使开最少的药,仅维持现状,一天也要三四百元。本就没什么积蓄的家庭,只能靠到处借钱来治病。
林奕彤东奔西跑,想尽各种办法给父亲筹钱,找亲戚朋友借、找大学同学借、找村委会借、网络“轻松筹”……因为自己平时为人善良诚实,大家都愿意借钱给他,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林奕彤说,只要能弄到钱的地方,他都会去,听说民政局有政策可能对父亲有帮助,他也跑过去打听。
然而,尽管林奕彤拼尽全力四处筹钱为父治病,无奈天不遂人愿,年1月,父亲林干带着许多遗憾和不舍,永远离开了这个家。
回想起父亲在世时一家人快乐幸福的笑脸,再看看弟弟的孤单无助和母亲日渐佝偻的身影,林奕彤心里像刀割般难受。此时的他已经不像之前父亲刚患病时那样,每天以泪洗面了。他现在所想的,就是要坚强下去,即使再苦再累,也要扛起家庭的重担。
“妈妈在,家就在”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父亲去世的悲痛还没有消散时,年6月,母亲朱医院检查确证患有结肠癌。
林奕彤已经不记医院的,只觉得当时周边的一切都是灰茫茫的。他恨命运的捉弄,恨老天的不公,更恨自己为什么没能力保护好家人。在这个普通的男孩身上,承受着太多别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抑,但他无处宣泄,只能选择坚强。
母亲朱彩香深知这个早已债台高筑的家不能再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了,坚持要求在家养病。但这个瘦瘦的男孩内心里,除了对母亲的爱,别无其他。
“妈妈在,家就在!”就算砸锅卖铁、卖房卖血也一定要把母亲的病治好。就这样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更加拼命的打工赚钱。
因为治病,母亲长期住院,医院照顾母亲,晚上就去筹钱或做代驾赚钱。为了省点钱,每次医院。汕尾虽然是个小城市,医院也要花上1个多小时。
医院没待上多久,母亲就会“轰”他走,担心他每天来回奔波太辛苦耽误工作。林奕彤则以各种方式“赖着”不走。
“我儿子很不容易,其他孩子像他这么大时,都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用管,但我和他爸除了负担,什么也没给过他。”林奕彤母亲常常跟医生说这些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当这些话传到林奕彤耳朵里时,他总是微笑着说:“我的父母给了我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生命。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用尽全力守护好妈妈的生命。”
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许多治疗癌症的靶向药陆续纳入医保,母亲朱彩香用的药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当得知贝伐单抗等靶向药被纳入医保时,林奕彤激动得泪流满面。在他眼中,还有千千万万个病人在需要这类药物,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像自己家一样,为了买抗癌药倾家荡产,他替全天下所有的病人感到开心。
随着林奕彤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逐渐传开,当地镇政府、民政部门、村委会、慈善基金会以及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经常有党员干部、爱心人士过来他家里探望和慰问。医院的医护人员也被他孝心所感动,在朱彩香治疗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照料,很多医护人员自发捐款,用于朱彩香住院的基本生活费。
一家当地的教育公司听闻林奕彤的感人事迹后,主动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并在考勤方面给他开绿灯,除了每月足额发放工资,逢年过节公司领导还会上门慰问,让林奕彤感到民营企业的温暖。
遗憾的是,病魔依然没有放过这个苦难的家庭。年3月21日,母亲朱彩香与病魔顽强抗争后最终离开人世。临终时,朱彩香反复叮嘱林奕彤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弟弟。那天,林奕彤像个无助的孩子双手攥着母亲逐渐冰凉的手一直哭,眼泪像洪水一样汹涌而出,任凭别人怎么拉也不松开。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他的内心濒临崩溃的边缘,多年来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它们带来的刻骨铭心。
“他是我的亲弟弟,我会养他一辈子”
“有今生,今生做兄弟,没来世,来世再想你!”《兄弟》这首歌是林奕彤最喜欢的一首歌。他有一个弟弟,一个从小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弟弟,这些年一直靠药物维持,有时候一发病就会“离家出走”,需要有人经常守着他。大学毕业后,照顾弟弟的工作就落到了林奕彤的身上。林奕彤告诉自己:不管有多困难,都不要放弃弟弟;绝不把弟弟当成拖累,我要养活他一辈子。因为照顾弟弟是当哥哥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在帮助父母分担,这也是在尽孝。
“奕莎,你乖乖在家里休息一下,我出去帮工,晚点回来给你做饭。”只要看到弟弟病情稳定的时候,林奕彤就会安抚弟弟后匆匆离家——由于需要照顾家庭,根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林奕彤就算有大学文凭也不敢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全靠打零工、做代驾、卖苦力维持一家开支。
“一直以来,弟弟的生活起居都靠我在家照顾,而我为了挣钱养家,只能抽空兼职打工,每月的收入虽然不多,但加上当地政府的周济,吃饭基本够了。”林奕彤说,自己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但只要自己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家人。
林奕彤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好几家姑娘也看上了林奕彤憨厚勤快孝顺,但一听到还有一个弟弟要抚养,都忍不住打了退堂鼓,都不愿意嫁给一个背着一身债务、身边带着“拖累”的人。刚刚开始的恋情很快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只有一个——太穷,家庭负担太重。对此,林奕彤毫无怨言。他暗下决心,就算不结婚也要担起养家的全部责任,自己绝不抛弃弟弟。
这个家的辛酸苦辣,林奕彤体味最深,他用长子的担当、善良美丽的心灵,支撑起“支离破碎”的家庭。他把孝敬父母当成做人的根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90后青年的坚强与坚韧;他把照顾兄弟当成做人的原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90后青年的道德担当,告诉我们什么是有情有义,怎样才是重情重义。
(图文由汕尾市创文办整理编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