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光辉访问对话黄旭华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浓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 http://www.xftobacco.com/

寻访社会精英,呈现先锋思想,展示魅力人生。

欢迎进入由华闻之声全媒体联播网策划运营的《光辉访问——中国先锋人物全媒体访问联播》,以世界范围内华人社会各阶层广泛先锋人士的追踪访问为基础,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互联网、电视、书面出版物等全媒体联播报道方式实施宣传推广,并建立海量的正面影响。

立足全球华人高端人士的丰富资源,以故事性的叙事方法为手段,致力于对有责任、有理想的政商人士、学术领军人物及各行业优秀代表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诠释价值的传播舞台。节目制作由一个重大的新闻叙事开始,深入到对访问对象的内心世界、成长历程和远大抱负的深度挖掘,立体展示、还原一个真实的精彩人生以及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以现代传播的专业手段和制作观念表现出真实、鲜活、感人的传播画面,实现为访问对象建立阳光、积极、成就和正能量的社会形象。

本期对话走近黄旭华——见证这位共和国国家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浓墨重彩的激荡人生。

华闻之声全媒体联播网综合报道(记者许高峰)年1月10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其中,最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他们两位,一位是用不到13年的时间,为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而这个奇迹背后,就是“赫赫无名”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一位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气象泰斗——曾庆存。本期走近——黄旭华。

黄旭华简介

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

年1月,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10月25日,获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你应该知道他们的故事……

年,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

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不到13年的时间,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背后,就是这个“赫赫无名”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从没见过核潜艇算盘打出核心数据

上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大国不断加压的核威慑,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决定研制自己的核潜艇。

年,以黄旭华为代表的29人团队,在一个秘密的小岛上,拉开中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而当时,这支队伍中,甚至没有一个人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

核潜艇是在深水中运动的武器库和战斗堡垒,一个数千吨重的钢铁圆筒必须集成航海、导弹、计算机、核反应堆等几十个专业学科才能将它制造出来。

面对西方严密的科技封锁,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从浩瀚的报纸杂志中搜寻所有和核潜艇相关的资料。

三十年不入家门赫赫而无名

年的元旦,投身核潜艇事业前,黄旭华最后一次回乡探亲。此后,整整30年,他再没回过家。

年,黄旭华借着出差的机会,终于再见自己93岁的老母亲。

他不曾见过自己的家人,不曾踏入自己的家门,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通过一个信箱。父母多次写信来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避而不答,直至父亲去世,黄旭华都没有给出答案,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浓墨重彩无怨无悔

年9月29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

年1月10日,获得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当初得知自己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是什么心情?

黄旭华:感觉自己蛮幸运、蛮激动的,但是也感觉压力蛮大。我这工作是集体的产物,我仅仅是一个代表,我时刻记住感谢党、感谢政府,也感谢跟我一道协作的广大的战友,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常常讲,我是集体当中的一个成员,站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和大家一起把工作搞好而已,荣誉是属于大家的,是属于集体的,我只是一个代表。

获得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有什么感受?

黄旭华: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您在入党申请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党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做到,党如果不是要求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流尽为止,我也坚决做到。’现在回过头看这句话,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

黄旭华:我记得我在入党转正的时候把这句话又重新讲了一下,表示了决心。因为我入党后按照党的要求准备这一生全部都献给党的事业,没有其他想法。现在想一下,时间长一滴一滴慢慢流,是一个很严重的考验,不像一次流光,一次热情迸发就完了。回忆过去,从入党到现在,党的决定我从来没有含糊过,我也没有向党提出任何个人的要求,“不忘初心”一直记住这个事,一直到现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您觉得有哪些巨大的成就?

黄旭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真正是天翻地覆,变化太大了。仅仅造船行业来看,解放之前造船厂的任务主要是拆船。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核潜艇造出来,航空母舰也造出来。从造船的角度来看变化是天翻地覆的,整个国家更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个飞跃是非常感动人的。

您为什么如此热爱核潜艇事业?

黄旭华:核潜艇跟我原来的志愿“科学救国”,不是造飞机就是造军舰抵御外国的侵略,完全结合在一起,给我这么好的机会,我当然很热爱。居里夫人说了一句话,叫做要反对原子弹,首先你必须自己要有原子弹,你自己没原子弹去反对人家,人家根本不听你的。我们国家年原子弹爆炸成功时是发表过声明的,我们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如果人家向我核进攻,我坚决给予报复。那人家向我进攻,我要报复,第一要保存自己,第二要有力量和威力给他报复,靠什么?靠核潜艇。要反对原子弹必须自己要有原子弹。我想在后面加一句:有了原子弹我们国家必须要有核潜艇,我要求自己鞠躬尽瘁也要和大家一道干成这个事。

您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黄旭华:因为我们生产的核潜艇里里外外全部都是中国自己干的,没有一件设备、材料、管道是进口的,应该从我自己来讲我是有把握的,为什么?我设计留有相当的余量,建造过程中还经过严密的检查,我还做了一个及时复查,我有充分的信心。但是另外一点,是不是还有哪些超出我的知识范围,我还没认识到这个潜在危险,最可怕的就是这样子的。那怎么样办呢?我只能跟它一道下去,在深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我可以协助马上采取措施,防止失误的扩大。

人都是爱惜自己的生命的,我也是一样。严格来讲,这也叫做“贪生怕死”,贪生:爱惜我的生命;怕死:是怕没有价值的死。我下去一定要把实验数据完完整整拿回来,而不是硬装好汉,去让大家去牺牲。

当时判断可能会出现哪些危机牺牲的情况?

黄旭华:任何一点结构、材料、设备达不到(极限深度海水压力的)要求,都有可能就艇毁人亡。我说我下去,万一在试验过程当中发生了哪种不正常的现象,我会及时地协助艇上研究,采取措施。作为总师,我要为这一百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

有哪些具体的极度危险的事例?

黄旭华:在海水压力情况下,艇在不断地变形,一变形就发出声音。“咔咔”“啪”,听起来是非常可怕的,个别的焊条撕裂了,那撕裂的声音像尖叫一样,那更厉害。后来(潜艇重新)上升到米安全深度,突然一下,整个艇就沸腾起来了,握手的握手、拥抱的拥抱,有的都哭起来了。

可以介绍一下开发过程的技术构成吗?

黄旭华:这条艇我们从无到有,我们完全靠我们自己白手起家干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小的(零件)是进口的。

据说当年您是使用算盘开发设计核潜艇?

黄旭华:我们的核潜艇牵涉到大量管道、电缆、钢材,这么多的东西组合在了这个潜艇上,要保证它的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那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没有计算手段,我们是用算盘打出来的,一点改变,整个情况又要重新算。

您接下来还有什么目标,什么心愿?

黄旭华:我95岁了,不可能跟大家一样上第一线,我把自己定位为啦啦队的队长。啦啦队干什么?给大家鼓劲、给大家撑腰,年轻人特别是搞新技术的往往会碰到好多困难、好多挫折,我们老一辈有责任给年轻人撑腰。

我想补还我欠父母,欠妻子,欠子女的情债,但不可能,我离开母亲的时候,答应她要常常回家看看,那之后三十年没有回家,我没遵守这个诺言,但我恪守了对组织做的承诺,就是绝对保守国家的机密,这点我做到了。因此我虽然有那么多遗憾,但是无怨无悔。

以上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的相关访问资料

责任编辑:胡宇春

原文分发“华闻之声全媒体联播网”聚合媒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