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5
“如果回顾采埃孚过去10年的历史,我认为颠覆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把它当作一个机会,就可以快速发展。”刚刚履新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柯皓哲博士(Dr.HolgerKlein)在接受盖世汽车的采访时这样总结到。
过去的10年见证了全球汽车行业的颠覆式发展,电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然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几大浪潮。在百年一遇的行业变革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是否能快速识别趋势并及时转型,可以说是在这场变革中幸存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在7年前的财报中,采埃孚预测效率(Efficiency)、安全(Safety)和自动驾驶(AutomatedDriving)将成为未来出行的三大趋势。其中,效率涉及燃料消耗、排放、电动化以及车辆周围环境信息的利用;安全主要覆盖传感器、高分辨率摄像头、软件算法和车载算力;自动驾驶则被认为是塑造未来道路交通的核心因素。
为了应对这些行业新趋势,采埃孚于年完成收购天合汽车(TRWAutomotive)。收购天合,让采埃孚掌握了几乎所有的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形成了广泛的产品和技术组合,而且成为了真正的全球性乘用车集成化系统供应商。
在柯皓哲看来,对于采埃孚来说,收购天合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当时,我们预测汽车行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天合对ADAS技术进行了较大的投资,包括摄像头、雷达等等,并非常注重软件,与我们的产品十分互补。有些技术终将消失,而收购天合是我们快速摆脱依赖这些技术的机会。”
收购之后的整合更是重点。柯皓哲负责整合工作,其在加入采埃孚之前,曾在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工作16年多,拥有丰富的国际管理和并购后整合的经验。在柯皓哲的带领下,采埃孚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天合的整合,快于最初预期的3-5年。
为了持续巩固竞争力,年5月,采埃孚宣布完成对威伯科的收购。情节类似,但不同的是,这次收购是针对商用车市场。威伯科在加入采埃孚之后,与采埃孚商用车事业部结合,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商用车技术供应商之一。目前,采埃孚不仅拥有更加完善的产品组合,并且成为商用车全集成化系统供应商。
正是基于对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采埃孚快速转型,聚焦未来出行,在电驱动、自动驾驶与软件开发三大核心领域与新客户签订了大量业务合同。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采埃孚的排名从前二十跃升至前三,营收也从年的亿欧元增至年的亿欧元,而年的营收更有望第一次突破亿欧元。
柯皓哲博士;图片来源:采埃孚
中国,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阵地之一。年至年,中国的汽车销量上涨36%,产销量连续十三年全球第一。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新能源、智能化和自动化领域处在全球领先地位。此外,随着新势力、科技公司等跨界玩家的入局,中国汽车产业充满活力。因此,中国成为很多外资企业不能忽视的市场。
年,柯皓哲担任采埃孚集团董事,常驻上海领导亚太区和印度区的工作,这也是采埃孚首次在亚太区派驻董事。柯皓哲在采访中表示,“我来中国,是因为我真的很想参与中国事业。在我看来,汽车行业的新篇章最有可能发生在美国西海岸或中国。我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想感受活力和科技。”
近几年,采埃孚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投资动作频频,经历了从中国销售、中国制造和中国研发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市场拥有更大的决定权和话语权,无需每一件事都再等待德国或美国的“指令”。柯皓哲认为,“过去5年,我们成为了中国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他的带领下,采埃孚在亚太区赢得了大量订单,中国本土客户不仅包括长城、长安、上汽等传统主机厂,还包括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从财务数据来看,采埃孚在亚太区和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实现了不小的增长。其中,采埃孚在亚太的市场销售额从年的80亿欧元上涨至年的90亿欧元,涨幅为12.5%,超过同期集团整体销售额的增幅(3.8%),占集团销售额的占比为25%左右;具体到中国市场,销售额从年的62亿欧元增加到年70亿欧元,占集团销售额的20%左右。
根据采埃孚的计划,到年,亚太市场的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比例将提升至30%。不过,柯皓哲也指出,“在中国,并不是为了量,而是为了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出海节奏加快,采埃孚也作为供应商跟随中国客户一起“回到欧洲”。对此,柯皓哲表示,“我们不仅在中国市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会跟随客户向其它市场拓展。”
在所有的变革和发展的背后,核心是人才。尤其是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需要完善人才管理能力。
柯皓哲认为,企业首先要吸引到人才,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提供有意义的工作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据悉,采埃孚以拥抱“包容及多元化”为核心价值观,努力创造多元、公平、包容、灵活的工作环境,让每位员工都能感受到公司及团队对于个人的欣赏和认可。
对于培养和留住人才来说,领导力是关键。在资源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优秀的领导力能够增强组织的能效,真正地培养出才能。但是,这不同于传统的金字塔式职业等级制度,而是可以实现跳跃式的职业发展。
就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柯皓哲认为,成功的职业发展需要建立在良好教育的基础上,拥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并且需要了解工作细节,学习如何与团队打交道。如果想要成为全球领导者,需要去不同的国家工作,进而形成不同的观点,感受不同的文化。“当走出舒适区,你会成长得最快。”柯皓哲如是说。
以下为访谈实录:
颠覆是朋友
周晓莺:在您看来,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会给行业带来何种影响?
柯皓哲:从技术的角度看,有三个因素。其一,是动力系统的电气化,就是纯电动;其二,是软件定义汽车,这可能是最复杂的一个;第三个是自动驾驶。这些是我们看到的三大技术浪潮,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最大。就技术而言,纯电动革命在技术层面已经完成,当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们看好V碳化硅技术,并为此进行了大量投资,已经是市场领导者。
软件定义汽车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我们之前在广州和小鹏汽车讨论过相关话题,我认为他们重新定义了赛道,而传统厂商需要迎头赶上。就软件定义汽车平台来说,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被挤出赛道。
最后是自动驾驶领域。现在可能是冬季,很多人认为自动驾驶发展的速度不够快。但是,自动驾驶确确实实在发生。我将去美国参加CES,并将与Zoox讨论。这家公司已经在旧金山的街头运营自动驾驶车辆。在中国,自动驾驶也在发生。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市场快速地实现了30%的市场份额。软件定义汽车的变革正在进行中,而自动驾驶即将到来。
周晓莺:正如您所说,电气化、零排放、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出行、数字化,很多新技术涌入汽车行业,变化太快。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何跟上潮流?
柯皓哲:许多传统企业需要转型,我们也是一样。Tier1的模式正在改变,正从零部件的智能化发展到高性能计算单元和新的电子架构。
所以,我们都需要转型。新入局者的优势是没有历史问题,是全新的开始。然而,汽车是一个复杂的话题,需要满足所有的安全等级。这需要时间,而现有厂商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强化自己的技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重点是转型。我们都需要改革组织,不仅从技术层面,更是从思维层面。汽车发明以来,现在应该是最有趣的阶段。
周晓莺:传统汽车行业最优先考虑的是安全,但现在每个人都想拥抱新技术,想让客户和用户满意。这样会不会有点快?
柯皓哲:坦白来说,我觉得应该快,否则可能会错过这种技术颠覆。当然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如果适应得很快,可以学到东西。我认为中国不应该放慢这方面的发展。
汽车行业总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规则是什么。全球范围内有很多监管规定,关于排放的法规,关于数据处理的法规,关于最新技术的法规等等。就像足球比赛一样,需要确保至少在90分钟的比赛中,规则是稳定的。但是,有时规则太动态了。这时候需要更清晰和中长期的规划。但总的来说,技术发展的速度,是创新的一部分。速度更快、更具创新性、正在征服市场的人,会成为游戏赢家。
周晓莺: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战场。
柯皓哲:是的。也有人会说,采埃孚是一家有多年历史的公司,应该感到担心。有些东西正在彻底改变我们身在其中的游戏,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回顾采埃孚过去10年的历史,我认为颠覆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把它当作一个机会,就可以快速发展。有这种心态,就能看到发生的变化,看到一些东西在成长。
ProAI;图片来源:采埃孚
我们的重点从变速箱转移,到年,我们在电驱动领域所获得的订单量已超过亿欧元,这是很大的规模。年,当我开始在这家公司工作时,没有人会想到我们会在电动出行领域取得胜利,没有人会想到我们会做高性能的计算机,即我们的ProAI。我们从年开始做ProAI,现在已经实现量产,并将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部分。这太令人兴奋了,并激励着我,赋予我激情,而且这也推动着我们的团队。
周晓莺:这是整个公司的发展。
柯皓哲:是的。
收购天合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周晓莺:在采埃孚收购天合之后,您带领团队成功地实现了对天合的整合。整合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增强协同效应?
柯皓哲:8年前我加入采埃孚时,采埃孚的业务非常聚焦,我称之为“博登湖(LakeConstance)沉睡的巨人”。当时,采埃孚的营收在亿欧元左右,在全球汽车供应商百强榜上排名第17或18名,业务十分集中在内燃机技术领域,变速箱是核心业务,还有一些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业务。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前进的方向。当时,我们觉得汽车行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天合当时对ADAS技术进行了较大的投资,包括摄像头、雷达等等,并非常注重软件,与我们的产品十分互补。有些技术终将消失,而收购天合是我们快速摆脱依赖这些技术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大的赌注。我认为,当时的首席执行官StefanSommer非常有远见,采取了正确的做法。但是,唯一被低估的是,新趋势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发生。
起初,我们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收购一家与采埃孚规模差不多的公司,然后结合两者的优势。我们快速整合,组合产品阵容,但是需要确保不失去业务动力。不要丢失业务动力,可以说是主要的优先事项。
收购之后,我们变得更加全球化,在北美底特律也立刻就派驻董事会成员,并决定在亚太区派驻董事。我当时负责整合工作,并于四年后来到中国。从最开始的战略制定到最后来到中国工作,对我来说,这是极大的荣幸。
收购天合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我们在年也做了类似的事情,就是收购威伯科,非常相似的情节。这次也是收购一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也是一个市场领导者,也与采埃孚有着互补的产品组合。只不过,这次的重点不是乘用车领域。天合主要专注于乘用车,而这一次的重点是商用车。我们和威伯科一起成立了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可能是商用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周晓莺:对于传统企业的转型,兼并收购是个有效的方法吗?
柯皓哲:兼并收购并不是没有风险,也不是没有痛苦。采埃孚所付出的代价是,负债率相当高,因为我们是在年进行了投资。就当时来看,能够抓住像威伯科这样的明珠企业是个很大的机会,但当时并不是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比如,发生了新冠疫情。我们需要更勇敢,希望能够渡过难关。因为从技术的角度看,没有其它选择,但是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控制风险。
当时没有人知道新冠疫情会持续3年,并且整个行业此后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危机,比如半导体短缺、冬季风暴、供应链中断,俄乌冲突等等。这一切造成了巨大的动荡。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些,但我们成功应对。现在我们的处境比以前更加有利,因为我们有完整的产品组合,并且仍然是技术竞赛的参与者,而有些企业可能已经迷失了方向,可能转型的速度不够快。不过,一切都是有代价的,需要管理风险。
周晓莺:事实上,兼并收购并不容易。那么如果想要兼并收购成功,关键在于什么?
柯皓哲:如果看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只有少数的兼并收购达成目标。为什么呢?因为企业可能低估了将不同公司和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复杂性。企业文化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话题,但是这对于公司的成功非常重要。这是我们非常